百优A精美图库欢迎您!http://www.baiua.com
当前位置:模特服饰

华莉丝 迪里 华莉丝·迪里不是郜艳敏的未来想象

2015年8月11日 3:48:37   阅读(678)

华莉丝补发洗澡游泳俱佳


精彩内容:

在一个现实的奇诡让艺术家顿感无力的时代,公众注意力的边际效应总是随时间的流逝而递减。郜艳敏,一个几天前还在不断刷屏的名字,不可避免地被新的人物、新的热点所取代。也好,郜艳敏终于回到了她想要的“平静生活”,我们也可在舆论退潮之后回过头来思考和梳理。套用一个老掉牙的句式:当我们讨论郜艳敏时,我们究竟在讨论什么?

“感动”,还是刺痛?

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发帖说,一个被骗被卖天天被强奸的18岁女孩儿,到了今天仍被村干部禁锢,媒体和影视艺术不去揭露罪恶,反而把此事粉饰成“感动”、“善良”、“最美”……还有没有是非对错正义邪恶之分?

畅销书作家押沙龙在微博上用反讽的笔调发了一条“让全德国感动落泪的犹太老妇人”的帖子:(犹太老妇人)对逃回的孩子说,希望你也考虑希特勒总理他们,如果咱们都不回去,他们的集中营就白盖了。孩子顶嘴说,我们可以偷渡到美国,挣钱寄回柏林还他们。老妇说,不光是钱的问题,德国刚发生过经济危机,不容易,修集中营烧咱们的钱,有些还是用的国际贷款,做人得有良心。

以上是意见界的声音,再看主流舆论的态度。比如“主流中的主流”人民日报,其官微在发完“‘被拐女子成最美乡村教师’引热议”主帖后,评论道:本是“今日说法”的素材,却成了“感动中国”的主题,确实显得怪异。也许再多的荣誉,也抚慰不了郜艳敏的伤痕。她的超常付出,理应获得褒奖;她所受到的伤害,更需要用法律来偿还。在讴歌最美的同时,别忽略了“最丑”,比如当地对拐卖现象的不作为。

再比如,在舆论场中饱受争议的环球时报,其官微也发了一条以“这丧尽天良的事,竟被拍成电影歌颂!”为题的帖子:最近,一部名为《嫁给大山的女人》的电影,突然遭到许多网友的集体批判。这个故事是根据一个真人真事改编的,如果你了解她的真实背景和经历,就会发现这部电影,就是从被贩卖妇女的骨血里榨出来的感动,让人不寒而栗……

环球时报的表态让众多网友惊诧莫名,也收获到了众多大V、小V的点赞。这种难得一见的场景也从侧面说明,郜艳敏个人的遭际究竟是“感动中国”还是刺痛中国,主流和非主流声音已经形成了共识。

解救、自救,或者放弃?

“感动”逆转为刺痛,是因为人们从郜艳敏的不幸遭遇中,看到了背后隐藏的极为严重的犯罪事实,包括拐卖妇女、强奸、非法拘禁等罪行,以及家庭暴力等。对此,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在微博中明确回应,人贩子必须严惩,买主也须追究刑责,已部署当地警方调查。

严惩人贩子没有问题,可公众对郜艳敏的未来命运更为关切。基于同情、怜悯,基于人道与正义,各路人马为郜艳敏作出选择。

大多数人希望她得到法律的正义解救。@澎湃新闻的帖子引用了电影《盲山》的台词:“社会罪恶的制造者从来不是个人,也不是小团体,它是一个社会的整体罪恶,是直接实施者、装聋作哑者,以及视而不见者共同的罪恶。如果我们今天无所作为,那么我们就和电影中无动于衷的人一样,是千万恶人中的一个。那记响亮的耳光,我们谁都逃不开。”

还有网友发帖:“(法律无所作为)等于是给拐卖人口的买方出了实用指导意见:买好,藏好,多生娃,打到服,打到她认命了,过了所谓的追诉期,铁板钉钉就是你的。”

可解救被拐妇女常常陷入可能造成二次伤害的困境。央视评论员王志安发帖称:“从当事人的利益看,甚至不解救反而比解救好。这时,到底是该一律‘解救’,处罚已经成为被拐妇女丈夫的买主呢,还是尊重妇女意愿,让其平静地生活?”

作家绿妖没那么多困惑,她旗帜鲜明地不同意解救。在《我的命运不再由“你”决定》一文中她提出质疑:拯救的界限是什么?如果受害人一再说她不想改变现状,“应该追究人贩子,而不是我家人”,舆论是否有权替她做主,强迫她“自由”?绿妖认为,没有一种主义应该大过生活。

正义的解救遭遇人伦与情理的冲突,就只能指望自救了。有论者以姚遥写的《一个被买卖女性的伟大逆袭》中黑人超模华莉丝·迪里自我救赎的故事,寄望郜艳敏也来一次人生的逆转。华莉丝·迪里生活在索马里,四岁被强奸,五岁被行割礼,长大成人后逃到美国,成为世界知名的超模。若干年后,她毅然中断如日中天的超模事业,全身心投入反割礼运动,成为联合国大使。2010年,她当选福布斯30位全球女性典范之一。姚遥写道:“被世界踩在了脚底的华莉丝·迪里,因为抗争,成为世界主流的女性典范。”

但华莉丝·迪里决不是郜艳敏的未来想象。于郜艳敏而言,生存第一位,养儿育女第一位,况且,在木已成舟的现实条件下,她根本就找不到抗争的方向。向公公,向那个羊倌老公讨公道,可孩子怎么办?向当地教育局和政府要说法,学生又怎么办?她只能当一个被命运绑架的郜艳敏,做不了华莉丝·迪里。

引导,还是误导?

放弃解救或者自救,并不意味外部世界无所作为。郜艳敏所要的平静,决不只是不受打扰,而是一种传递正向能量的有力矫正。正如陈士渠的表态,首先抓住并严惩人贩子,于她而言,即使不能补偿20多年来命运被转折造成的伤痛,至少也是一种心灵的安抚。

其次,彻底解除她内心深处的恐惧。比如,改善她的生存处境和生活质量,给她一个明确的教师资格与待遇,此外还有尊严,做人的尊严,做妻子和母亲的尊严,做老师的尊严,让她不再有怕与畏,让她对未来的生活有一种确定感,尤其是,她的命运要让她自己做主。

最后,也最重要的是,别再以引导之名行误导之实。“感动”之所以逆转为刺痛,就在于它以反常的方式透射出一种错乱的价值观,这也是公众愤怒的原因。受害人的善良与宽容固然伟大,但对这种伟大的歌颂,隐含着对“合谋性沉默中的悲剧”的认同,对不公命运的隐忍与屈从,甚至是对犯罪的妥协,对恶行的纵容。当地政府与其将她宣传为“最美”,立她为“圣母”,还不如让她平静地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媒体别再打扰她,政府不再骚扰她,往事不再困扰她,主题宏大又畸形的“感动”不再误导她,她才可能获得救赎与新生。这并不难。


相关图片:

华莉丝 迪里 生活照 01

↑图:华莉丝 迪里 生活照 01

↑图:

华莉丝 迪里

↑图:华莉丝 迪里

华莉丝 迪里

↑图:华莉丝 迪里

华莉丝 迪里

↑图:华莉丝 迪里

华莉丝 迪里 生活照 10

↑图:华莉丝 迪里 生活照 10

华莉丝 迪里 生活照 09

↑图:华莉丝 迪里 生活照 09

前邦德女郎华莉丝 迪里

↑图:前邦德女郎华莉丝 迪里

在索马里出生的名模兼前邦德女郎华莉丝·迪里(waris dirie)

↑图:在索马里出生的名模兼前邦德女郎华莉丝·迪里(waris dirie)

华莉丝·迪里

↑图:华莉丝·迪里


关键词: 华莉丝 迪里的丈夫  华莉丝 迪里写真图片  华莉丝 迪里的老公  华莉丝 迪里 婚姻  华莉丝 迪里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