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导演 我爱罗兰度】电影全集动作超级高清电影国语版
香港娱乐圈是个江湖,门派众多,纷争不已,戏里精彩,戏外更精彩。王晶在影坛历经三十年风云,起伏不定,而他在台前幕后的言行,也真假莫辨。但无论如何,王晶电影的确“滋养”过七八代华人观众,而他与“香港电影”,既成全了彼此,也拖累了对方。
…………………………
《少年王晶江湖老》
文/徐元
2007年11月,香港电影资料馆出版了“香港影人口述历史丛书”的第四册《王天林》。这位上海籍老导演毕生拍片超过400部,1970年代后更是TVB崛起的重要推手,耄耋之年,他娓娓道来香港影视业60年的风云变幻,条分缕析,引人入胜。而但凡老人提到祖国内地,一律用词“国内”。
2011年8月,明报周刊出版社结集出版了导演王晶的个人回忆录《少年王晶闯江湖》。著名的香港“烂片王”以个人视角,记述港片30年来由盛到衰的种种大事小情,而在他的笔下,也不见港人常用的“内地”“大陆”字眼,通篇都是“国内”。
对,王晶正是王天林之子。
(资料图:王天林(图右)、王晶昔年合影)
(一)
这对父子容貌相近,体型一致,都是圆滚滚的胖子。同为导演兼监制,大小王均以超级高产闻名,在电影和电视行当都收获了不俗成绩。然而差别也极大,王天林最大的成就,是在无线电视(TVB)期间,主导并升级了一大批古装电视剧(尤其是武侠剧)的制作,是《楚留香》《射雕英雄传》等TVB剧集风靡华人世界的幕后功臣之一。
至于王晶,尽管因“作品低俗”而被知识界痛骂了三十年,但无可争议,他的确堪称香港电影全盛期的旗帜人物,由他制作的笑片赌片三级片,受众之广,票房之高,在华语电影圈可能再无第二人可比肩。不过,1960年,时年31岁的王天林就在当时华语电影规格最高的亚洲影展上夺过最佳导演及最佳影片奖,而王晶如今年近六旬,却从未染指过两岸三地任何一座电影大奖(他屡屡抱怨“金像奖零提名”)。
(资料图:1960年,王天林凭《家有喜事》获得亚洲影展最佳导演)
王氏父子真正的区别在于个性。王天林一生谦和谨慎,早年间已经升任导演,但后来仍然乐于为其他人作副导,甚至在圈中博得了“副导演王”的诨名。中年后又以大导演身份,屈尊拿低薪转战电视业,兢兢业业“打好这份工”。他在香港娱乐圈人缘好,是典型的忠厚长者,即便在八旬高龄时回首人生,也极度谦虚,反复强调自己能力不足,而他品议人物时,更是讲究分寸,不出恶声。
王晶则不同,近期跟黄秋生杜汶泽等人“绝交”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但其实这远不是他和同行闹别扭打嘴仗的头一次。1990年代中,他就公开批评王家卫拍戏拖拉,垄断行业资源;2000年,他发文质疑香港电影金像奖的评选规则,指摘时任金像奖主席的吴思远假公济私,在香港影圈更是掀起过一阵大浪,因而得罪了一票同行,导演尔冬升甚至气到在媒体放言“让他去死”;最近几年,王晶在多种场合批评周星驰贪财忘义,为人不端,绝对是新近冒起的“向太”陈岚之前,最大的“倒周”派领袖;2012年,因为港姐评选的不同意见,王晶又和三十年交情的老友陈百祥撕破脸皮,在媒体上对骂(相形之下,最近的“绝交”动作,反倒斯文体面得多);2013年,他在微博发表公开信讽刺亚洲电视高管王征,“恳求”他从娱乐圈“滚得远点”,此后又和于正袁珊珊及其粉丝们舌战,至今还不时在网上揶揄挖苦这两个后辈。
实际上,跟同行们拌嘴已经算是礼貌克制,要是到王晶的微博上浏览一圈,才会发现此公尤爱吵架,有些“普通网友”留言指责,他老兄必定睚眦必报,回复全是污言秽语。
但是,市井老粗般骂街,不过是王晶诸般武艺中的一项。和很多同代香港影人学历不高不同,王晶不但是大学毕业生,而且是高材生,毕业于名校中文大学中文系。在《明报周刊》连载上的《少年王晶闯江湖》,写人状物笔锋紧凑,文白交杂,除了有大量影坛八卦,更是写清了这40年的香港电影工业史,十分耐读,比他近年的电影更精彩。而在微博上,除了那些三字经“国骂”,即便是和同行龃龉的讽刺短文,遣词造句也都相当典雅老辣,明显有旧学功底。他批评孔庆东的文字恰可见一斑:“孔庆东是中文系教授?不会吧!《论语》教我们什么是‘仁’,《礼记》教我们什么是‘礼’。言论如此不仁无礼,怎把孩子交他调教!吹嘘仇港心态,撕裂族群,鄙人无法苟同。”
(二)
王晶1970年代进入TVB,80年代初转战影坛,自编自导的《花心大少》《青蛙王子》《精装追女仔》等一系列爱情喜剧接连卖座,但同时“王晶喜剧”也开始被指责为“低俗”“廉价”“屎尿屁”“剥削女性”,这类批评此后一直伴随着他至今。
进入1990年代,王晶的商业娱乐片成绩再上层楼,他执导的一系列周星驰喜剧和周润发赌片多次刷新港台新马的票房纪录,《鹿鼎记》《九品芝麻官》《赌神》等在今天已经被视为港片经典。而他名下的李连杰动作片、刘德华英雄片等,尽管商业战绩稍逊一筹,但《新少林五祖》《龙在江湖》等,也算一代影迷的集体回忆。
而作为策划及监制,王晶也是彼时香港电影几次转轨的关键人物,他出品了《赤裸羔羊》《玉蒲团》《满清十大酷刑》等名闻遐迩的三级片,又打造出了“教坏一代人”的《古惑仔》系列。邱淑贞、郑伊健、舒淇因而由他捧红。
30年来,关于王晶电影的争议从未停歇,批评者说他是烂片制造者,只会炮制快餐电影,尤其是他的作品诲淫诲盗,社会影响恶劣。而面对传媒及评论界的这些批评,王晶也一贯强硬,坚持认为电影就应该娱乐通俗,满足观众所需才是电影人的第一任务。
早年间,王晶间或通过媒体的访问表达意见,较少回应影评人。新媒体时代后,他在网上直接和批评者正面交锋,互相问候对方老母,也算蔚然一景。
不过,大炮脾气的背后,王晶并不乏自省。他在微博里自承“我不敢和徐(克)杜(琪峰)两位比。真心自愧不如……2000年和2001年改任行政人员,之后再执导筒,便一直回不了十足状态”,而在回忆录里,他更是详细剖析自己的能力,认为“我最强的是编剧,其次是监制,导演是OK”,“在初期我甚至觉得自己导演好屎”,因为“能用十元拍出来的东西,我不会用十一元。所以水平长期处在七十五分”。
回忆录里的王晶和娱乐版面里的王晶其实颇为不同。不少人知道他和尔冬升、吴思远、周星驰交恶,但在回忆录上点评“业务能力”时,他对这些仇人都毫不吝啬送上赞词,比如他在一章中详细道出了周星驰和他决裂的内情,狠批其为人,直言后期的合作只是“互相利用”,但另一章里,他又称赞周星驰真是“好有才华”,至今仍是他心目中“华人影坛第一人”。而同为电影世家子弟的尔冬升,王晶和他几十年一直明争暗斗,两人时常在作品里互相影射嘲讽,后来更因“炮轰金像奖”事件而势不两立,但王晶行文,从不掩饰对尔冬升执导的《癫佬正传》《新不了情》《旺角黑夜》的喜爱。更有趣的是,尔冬升的两位哥哥,姜大卫和秦沛,则分别是王晶在回忆录里承认的“个人偶像”,以及他心目中的香港八九十年代最佳男演员。
曾经极度繁荣的香港电影,影响了全球几代华人,但在一大堆光怪陆离的影片和光怪陆离的八卦之外,却一直缺少文化和经济角度的梳理总结。当年大导演李翰祥、张彻在晚年曾撰文出书,回顾他们那个时代的香港娱乐业,而到了今天,李张之后,重量级的香港影人如杜琪峰许鞍华吴宇森刘德华等,只有一些访谈录零星付梓,而王家卫周星驰江志强等,则完全没有系统性的撰述问世。所以,仍在一线拼搏的王晶拿起笔,继续“三十年细说从头”,足以算是难能可贵了。虽然也有很多显而易见的避讳、空白,更有大量的自夸自辩,但在他笔下,有判断有臧否,有事实有态度,不但是香港娱乐工业的一份稗官,也堪信史。
(三)
香港影坛长期有“戏班子的义气”,师徒、拜把关系是行业内的运行规则。“七小福”故事人人皆知,张彻和吴宇森的传承也是影迷熟知的掌故,而王晶之父王天林座下,就有杜琪峰林岭东两大高徒,尤其是杜琪峰对王天林的孝顺忠心,不但不输王晶,在同行角度而言更犹有过之——王天林年迈之后,杜琪峰为了给“阿叔”解闷,特邀他玩票演戏,结果缔造出了《黑社会》里令人难忘的老派黑帮当家“邓伯”。
(按:银河映像系列电影里,常有王天林客串)
王晶成名之后,多次澄清“父亲不是我师父”(而是TVB的另一位名牌制作人刘天赐),“林岭东杜琪峰才是”。但不言而喻,王天林的名导演身份,以及长期主政明星荟萃的TVB电视剧的地位,还是给王晶带来了极为丰厚的资源和人脉。别的不说,王晶回忆,从小爱钻父亲的书房,“七岁开始睇《水浒传》,十岁睇完四大名著”,更看了无数剧本,“觉得大多数写得糟透”,“十五岁以后开始跟他讨论剧本”,这远不是一般人家子弟能有的生活体验。
王天林是逃难到香港的战争难民,学历不高,英文不通,为谋生计,从片场学徒一步步做起,最终才坐上了导演椅,因此毕生都有自卑心,自言“讨厌拍电影”,而他那个“喜欢拍电影”的儿子王晶,则是中学“国语散文冠军,会考中文A,大学入学试中文A,中大中文系文学士毕业”的高材生,而且“七岁开始看电影,十岁开始用所有的零用钱去买票”,整个八九十年代,更是“看了约一万五千部”电影,简直就是为了电影而生。
因此,王晶从一开始起点就高,舍我其谁,上手就是大公司大明星大制作。此后不但担任导演编剧,更在永盛、嘉禾、中国星等主流电影企业担任过重要的策划、监制职务,还自组过最佳拍档、晶艺、影王朝等公司,算是香港影坛数得着的老板及制作人。不过,反过来看,这何尝不是一道纸枷锁?或许,当年走文艺言情路线、拿过大奖的王天林黯然离开电影圈,无奈委身电视界的家庭经历,甚至也构成了王晶此后追求商业优先的一个心理动机。
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及王晶电影太过辉煌,成功带来了强烈的信心和话语权,但奖项上、舆论上“王家卫赞,王晶烂”的气候自然也带来了心结,而到了香港影业衰落之后,只爱电影或许也只会电影的王晶依然“开工”,先后用三级片和古惑仔电影试图“救市”,但同业及舆论仍然热衷批评的状况,无疑更让他产生了某种失衡失落感。循着这条线索,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新千年之后,王晶变成了影坛的一尊大炮,口无遮拦,树敌连连。巧合的是,这时的杜琪峰也成大炮,时时在影圈开火。不过到了此刻,王天林公子和王天林弟子的际遇却今非昔比了,前者从当年的票房金童子宝座上滑落,而昔日只是一介“雇佣导演”的后者,却逐渐走向东方电影大师的殿堂,同样是“讲大声”,在业界、在媒体上的影响和反馈,也就完全不同了——说到底,才华、才情、时运、造化的分野,确实“偷天换日”又“非常突然”。
王晶是那个香港电影“尽皆过火、尽皆癫狂”时代的旗手,那时的港产商业片,凭借高效的拍摄速度、流畅的影像技法、丰富的题材类型、夺目的明星形象,以及市井的粗鄙趣味和多元的意识形态,占领了华人通俗文化的制高点。王晶的成功源于此,但局限也在此,港片大浪退后,他成了遗老,守在当初的世界不出来也出不来——当然这样的香港影人远不止他一个,但作为领袖级人物,在中国电影业狂飙突进、好莱坞大片船坚炮利的大局面里,他(以及刘镇伟黄百鸣们)也就成了香港电影“炒冷饭”和“滥而烂”的代名词。不过,《大内密探灵灵狗》《财神客栈》《大上海》《澳门风云》先后在“国内”大卖,其实证明,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趣味,即便打了若干折扣,在今天的中国市场依然受欢迎,哪怕透着一股分明的“过气的气息”——看看这些“中国味”“历史味”十足的电影主题,精神上和当年TVB电视剧热衷于金庸小说、热衷于神州传奇多么的近似,你就会明白,和现实状况一样夹生的“国际化大都市”题材,并未而且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得了乡土的、传统的中国故事,以及为什么当杜汶泽们言必称“大陆”,支持“占中”的时候,王晶们会说“国内”,反对“占中”。
香港娱乐圈是个江湖,门派众多,纷争不已,所以戏里精彩,戏外更精彩。当年以“笑片赌片咸片鬼片英雄片”结束了张彻李翰祥一代的少年王晶,在今天也已成了老人家。他在影坛历经三十年风云,起伏不定,而他在台前幕后的言行,也有些真假莫辨。但无论如何,王晶电影的确“滋养”过七八代华人观众,而他与“香港电影”,既成全了彼此,也拖累了对方。在今天,新出炉的王晶电影,品质其实和当年半斤八两,只是时代已变,品味已变,它们再也无力代言当下华语商业片的主流。王天林人到老年,不经意在银幕上另创一片天地,而即将花甲的王晶,未来在影像或文字上,不知还会整出哪些新名堂。
来源:大家
↑图:邱淑贞全部电影之慈禧太后秘密生活
↑图:小王晶成为喜剧小花旦
↑图:任达华电影全集国语_任达华
↑图:鹿鼎记2神龙教-周星驰电影全集高清国语-周星驰
↑图:《周星驰电影全集》49部合集下载
↑图:【黑夜传说1-3全集+mv
↑图:电影+海报全集71
↑图:电影+海报全集71
↑图:新电影全集潘霜霜夏日清新妆容曝光
↑图:一位香港电影人无意中向记者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