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优A精美图库欢迎您!http://www.baiua.com
当前位置:热点资讯

让汉字再简化阅读 周溯源:让汉字成为易识易写易记的文字

2015年3月7日 8:50:26   阅读(705)

七旬老汉潜心十年独创汉字查询密码 让汉字走向世界

内容摘要:工具性是所有文字也是汉字的根本属性,不断简化是文字发展的必然趋势。汉字经历了几次变革,但仍然是世界上比较难学的文字,仍有一部分常用字笔画繁多,难写难记。要通过再简化,让汉字成为易识易写易记的文字,使汉语更好地为中国和世界人民服务。

作者简介:周溯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张广照,中国社会科学网人文部主任,教授。

近年来,海内外不断有专家学者呼吁:恢复汉字繁体字。这几年还连着上了全国“两会”的提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汉字繁简比较,颇富争议,易动感情,人们观点虽异但目标相同,都是为了使汉语更好地为中国和世界人民服务。但笔者认为,从普通群众的使用出发,从语言的工具属性出发,从有利于汉语的推广和发展出发,大陆现在恢复繁体字,不但没必要,也不可能,而且汉字还应再简化,简化工作不能停止。

汉字的工具性决定它宜简不宜繁

汉字是世界上仅存的表意、象形文字,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也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载体。与拼音文字是词系统不同,表意、象形文字是字系统,以字组词,字少词多,汰词存字,常组常新。古词汇的死亡不是汉字的死亡,三两千常用字就组成海量词汇,中国人的识字量并不大。它是世界上唯一从古到今一直使用的文字,对中国灿烂文化有着伟大的贡献。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文化教育的媒介和人们交际的工具。汉字具有多种特性和作用,工具性是其最根本的属性。工具就要简单灵巧,实用好用,不要繁琐笨重,难学难用。人是工具的主人,总是要求工具功能越来越多,使用越来越方便。中国人是这样,外国人也是如此。比如英语说“goodbey(再见)”、“father(父亲)”、“mother(母亲)”不算复杂,但在日常生活中百姓简了又简,常常用“bye”、“dad”、“mom”来代替它。汉字在方便性上也应该不断改进,要适应工人、农民、少年人、初学者的需要,要让他们喜欢并觉得好学,而不能只满足专家学者等已经掌握汉字的人的需要,只让他们喜欢他们说好;要使汉字人见人爱皆称善,不要人见人怕头皮疼。要使人一见钟情,引人入胜,如果一开始就让人畏惧反感,就会把人挡在外面,不利于汉字的学习和推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创造工具是创新,使用工具也要创新。人们在使用汉字中也在改变着汉字。这是汉字和汉字教学发展变化的动力,永远也不会停止。祖先造字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无可非议,但造字要考虑到识字、写字,考虑到实际运用。首创者不可能考虑周全,面面俱到,一步到位,后来者可以继续改进提高。5000多年来,汉字有很大的发展进步,但相对英文来说,易学易记易写的问题至今没有完全解决好。本来识两三千个常用字就够用的汉字,却变成了世界上最难学的文字之一。汉字作为集音、形、义一体的文字,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魅力。现在国际社会的“汉语热”日益升温,进一步简化汉字,将更有利于中文走向世界,展现优势与魅力。著名语言学家许嘉璐曾呼吁“大家一起来研究汉字的特点、汉字的优势,充分利用它,发挥它的优势,来迎接挑战。”

那么,“汉字难学”是怎样形成的呢?笔者认为,是我们的祖先在几个环节上加锁造成的。首先,在字形上加了一把锁。汉字笔画繁多,结构复杂,难记难写,费时费力。其次,口头语言变成书面语言加一把锁。古代中国言文分离,书面语言之异于和难于口语世所罕见,至今仍有人以把文章写得晦涩难懂为荣为高。第三,文章写出又加一把锁:不加标点符号,使得许多语句歧义连连,甚至不知所云,以致“断句”成为一种“学问”。这三把锁中,后两把被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白话文运动”一举破除了,随着上世纪五十年代第一批汉字简化方案的实施,第一把锁也松动了许多,从而使汉字、汉语的学习运用大大地方便了,实现了历史性飞跃。由此可见,问题虽然复杂,只要改革创新,就能进步。然而,时至今日,“汉字难学难写”之说仍在流行,汉字简化的任务仍然很重。学汉语中国人费劲,外国人头疼,国际上更有人别有用心地加以渲染。这个问题每时每刻在影响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制约国家软实力的发挥。

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解决,我们也能够解决。

那么,汉字如何改呢?这不仅需要我们站在专家的立场、华人的立场看问题,而且需要有更高的角度和更广的视野,还要考虑如何让海外华人、让外国人喜欢学、学得快、喜欢写、容易写,让汉语在国际文化交流和竞争中发挥更大优势!

世界上表示数字的符号多种多样,为什么阿拉伯数字通行全球?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最简便最好用,十个数字前后位置的变化,就能表示所有数字,运算也十分简便。而那些符号多样、书写麻烦、运算复杂的就往往容易被淘汰。汉字特殊,其优长发挥还不够,还要挖掘,其不足更可以改进和弥补,简化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简化是汉字进化、优化、美化的必由之路

汉字是字中有字,笔画多的字通常可以拆分成几个字(或笔画相加),笔画多少在识别时没有难易之分,只是在书写时繁简才有不同,而求简求快是书写的自然要求。汉字大变化一般出现在这样三种时期:一是社会大变革(如秦统一中国),二是文化大普及(如周末民间办学,新中国扫盲运动),三是书写工具大变革(如纸帛笔墨代替龟甲刀石、电子计算机代替纸与笔)。为减少汉字在识、记、写、读、印等方面的困难,过去一直在整体、笔画和字数几方面进行简化工作。几千年来汉字演变的趋势,从整体上说是从图画到线条到笔画;从数量上说是从少到多再到少;从结构上说是从简到繁再到简;从字型上说,是从不统一到长扁再到方;从笔画形态上说,是从不规则到弧形再到波浪形再到平弧相间的演变。汉字大变化是社会大发展的反映,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大发展。

汉字简化的动力主要来自民间。汉字的产生从根源和雏形上说,来自劳动人民,但经过采集、整理和加工创造而形成的汉字,则出于史卜之手和达官贵人。文明社会早期只有宫廷和贵族才有文化,他们祭天祀祖征战讨伐需要巫师神汉算命打卦占卜扶乩。商代甲骨文就相对成熟,比较系统。但因一字多形,字形复杂,仅为少数人掌握和垄断,是贵族化的标志。西周末期,民间兴学,文化下移,文字走出史卜之手。越来越多的人识字用字学文化,简化文字便成众望所归。简化的结果,文字的神秘色彩被淡化,字形中包含的原始意义被淡忘,人们越来越把文字作为一个词的符号来对待,象形符号不断向简炼、规则化方向发展,线条化、平直化、简单化是基本趋势和要求。

中国历朝历代官方民间都在进行着简化工作。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行书又是隶书的简化,而简体字正是楷书的简化。楷书魏晋时开始出现,而简体字已见于南北朝的碑刻,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有些汉字繁得令人生畏,例如:“龟”字繁体“龟”近20笔,活像一笔一笔画乌龟。“忧郁”的“郁”字繁体“欎”达22笔,写法极其复杂难记!“衅”字繁体“衅”26笔,写法也相当古怪。“吁”字繁体“吁”竟多达31笔,很难记住写法。再如“驴”字,写不好能有10个“牛”字大。由于太繁太难,所以历代都在简化。今天使用的许多简化字隋唐时就已经出现,如“营”、“寿”、“尽”、“敌”、“继”、“坟”、“驴”等。宋元明清12种民间刻本中所用的简体字多达6240个,与今天使用的简体字完全相同的有330多个,例如:实、宝、听、万、礼,旧、与、庄、梦、虽,医、阳、凤、声、义,乱、台、党、归、办,辞、断、罗、会、怜,等等。清末民初,政府有史以来第一次公开提倡使用简体字。1935年8月,国民政府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收字324个,遗憾的是不久后却又被收回。新中国于1956年正式公布《汉字简化方案》,以后又出版了《简化字总表》:第一表是352个不作偏旁用的简化字,第二表是132个可作偏旁用的简化字和14个简化偏旁,第三表是经过简化偏旁类推而成的1754个简化字,总共2238字。这就是今天中国大陆的用字标准。

上世纪五十年代第一批简化字使用后深受群众欢迎,特别是初学文字的儿童和成人。当时河南一位老师向小学生介绍简化字,说“丰”字今后可以简写成三横一竖的“丰”字,孩子们高兴得跳了起来,鼓掌欢呼。天津一位工人说,“尽、边、办”这三个字学了半年,写了多少遍,总是记不住,这回简化成“尽、边、办”,一下就记住了。一位农民向在城里工作的姐姐诉苦,说农民常用的一些字如繁体的“农”、“面”都不好写。姐姐寄了一本简化汉字的书去,弟弟高兴极了,还埋怨她为什么不早些寄来。

由“丰”到“丰”,简化了15笔;由“办”到“办”,简化了12笔;由“面”到“面”,简化了11笔。假如按平均一天写500字,每个字平均少写10笔计算,一人一天则少写5000笔,平均按每秒写2笔计算,则可节省2500秒,即42分钟,一年节省255小时,相当于32个工作日。从七岁上学,到六十岁退休,则可节省大约5年时间。所以,不要小看在书写时这分分秒秒的费与省,亿万人、亿万次的累积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有人说,汉字的难写难认难记影响了中国的发展速度,不是没有道理的。今天虽然电脑广泛使用,大大减少了书写的劳动和时间,但有些书写不可代替,仍然费时费力。

汉字简化不仅省时省力,还会改变人们学习的心理和态度:一见钟情和望而却步,差别甚远。初学者的困难、心境和感受是我们最应该了解和体谅的。当年周恩来总理谈到简化字推广时,曾语重心长地现身说法,“像我们这样的知识分子,跟汉字已经打了几十年的交道,当初写了别字给老师责备甚至打手心的事在记忆中已经渐渐淡薄,因此觉得繁体简体都无所谓,对于简字不热心,甚至还觉得不顺眼,思想上有抵触”。他赞扬李烛尘赞成把“烛”字简化成“烛”,把“尘”字简化成“尘”。专家要多从群众需要出发考虑问题,在传承中进化,在进化中传承。

简化的汉字不仅易写,而且多数也更美了,简化与美化得到了兼顾。著名文字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说,认为书法一定要写繁体字才好看并不尽然。书圣王羲之行书“兰亭序”有324个字,其中102个是简化字,占总数近1/3。历代大书法家写简化字者甚多,许多简化字就是他们创造出来的。

简化字在海内外华人中也是颇受欢迎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以及联合国现在也都使用简体字。华文圈中使用简化字的人占绝大多数。电脑的出现虽然使人用手写字的机会少了,但手写仍有必要,仍有大量的手写相当长的时间不能替代,因此,简化的步伐不能停止。比如常用汉字中就有如“藏”、“囊”等还是笔画多不好写,写出来也是一片墨迹黑疙瘩,既不易认也不美观。人们期待着某些字进一步简化。并非原汁原味的英语已在全世界广泛使用,英语国家并没有排斥,恰恰相反,欢迎和接受这种变异。我们也要有这样的胸怀和眼界,不要有鲁迅讽刺的那种孱头思想:这样做像了夷狄,那样做违了祖宗。汉字再变还是汉字,我们能够使之越变越好学越好写,在世界上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

汉字还有再简化的空间

新中国第一批简化字是历史上第一次由国家大力推行、字数最多的简化字,其使用时间长、人数多、涉及面大,是一次成功的简化。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举文化先行,扫盲和普及教育任务繁重。政府建立权威机构,致力文字工作,不仅简化汉字,而且废除异体字(如“回”字曾有四种写法),从而使中国大陆有了用字标准,这十分必要和有益。汉字从产生以来的每一次简化,都是汉字的瘦身健美,使之更易学更易写更美观,有力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当然,个别字如何简化得更好、更科学一些,尚可再讨论、再斟酌,但汉字简化的方向和趋势是应该坚持的。

今天中国和世界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大变革时期,汉字不但不能恢复繁体,而且还可以再简化,这是因为:

第一,简化的必要性。文化既是历史厚重的积淀,更是现实的一川活水。活在现实中的事物才叫传统,无人用无人爱的东西是古董不是传统。汉字总数据说十万左右,但常用字十不及一,绝大多数并不常用,有的甚至根本不用或极少使用,只存在于字典里古籍中。发展是事物的生命,简化是汉字的正途。除了中国人之外,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需要和喜欢学习汉字。但有些字包括最常用字还很不易写,比如“谢谢”这个初学者就需要说和喜欢用的词,写起来却很费劲。类似情况还不少,国家语委公布的2500个常用字中10画以上的就有1081字,15画以上的就有145个:

慧、撕、撒、趣、趟、撑、播、撞、撤、增、聪、鞋、蕉、蔬、横、槽、樱、橡、飘、醋、醉、震、霉、瞒、题、暴、瞎、影、踢、踏、踩、踪、蝶、蝴、嘱、墨、镇、靠、稻、黎、稿、稼、箱、箭、篇、僵、躺、僻、德、艘、膝、膛、熟、摩、颜、毅、糊、遵、潜、潮、懂、额、慰、劈、操、燕、薯、薪、薄、颠、橘、整、融、醒、餐、嘴、蹄、器、赠、默、镜、赞、篮、邀、衡、膨、雕、磨、凝、辨、辩、糖、糕、燃、澡、激、懒、壁、避、缴、戴、擦、鞠、藏、霜、霞、瞧、蹈、螺、穗、繁、辫、赢、糟、糠、燥、臂、翼、骤、鞭、覆、蹦、镰、翻、鹰、警、攀、蹲、颤、瓣、爆、疆、壤、耀、躁、嚼、嚷、籍、魔、灌、蠢、霸、露、囊、罐。

这些字写起来麻烦,写出来也显得壅塞挤压,既不美观,也不方便,亟待简化!

第二,简化的可能性。祖先发挥聪明才智,造字有了规律,但并不是限制我们创新,有所成就但也有不足,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应该发挥聪明才智,发现新的规律,有新的创造与改进。新中国第一批简化字就创造了不少新形式:比如省略原字形中部分结构,以剩余部分作字(条-条);改变汉字局部达到简化(如观-观,变声旁;肮-肮,变形旁;枣-枣,局部换符);整字换符(东—东,行草楷化;席—席,异体选用);改变构造材料或造字方法(涙-泪,变形声字为会意字)等。这些改法都有根据有创意,简化并不突兀。比如繁体字的书、畵、昼很难分清,而简体字的书、画、昼,则一目了然,孰优孰劣不言而喻。先人有先人的智慧,先人也有先人的不足与局限,传统不是让后人用来固守的,而是让后人用来发展的,传统未必全是精粹。鲁迅先生就说过八股是蠢笨的产物,他还曾形象地说,鸾、凿这两个字,“去叫孩子写,非练习半年六月,是很难写在半寸见方的格子里面的”。字造得这么复杂虽有其历史原因,但今天来看,已没有这种必要,只有简化才能精致灵巧,清晰疏朗,易学易用。

第三,已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即整体规划,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专家集思广益,总结提高。这些年来民间创造和使用了不少新的简化字,有的很智慧很好看,已经成熟。1977年的“二简”方案不宜全盘否定,其中有部分字简化得好,可以正式使用予以推广。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如果问计于民,包括征求海外华人的意见,一定会有很多精彩的简化方案,让汉字易识、易记、易写、易学。

总之,我们要使汉字更好地为中国人民服务,为世界人民服务,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服务!

千百年来,多少工具简化了,进步了,还在简化,还在进步,唯独汉字异之乎?

一位台湾朋友说:汉字简化后,亲不见,爱无心…

↑图:一位台湾朋友说:汉字简化后,亲不见,爱无心…

汉字简化之后,成了: 亲不见,爱无心,产不生,厂空

↑图:汉字简化之后,成了: 亲不见,爱无心,产不生,厂空

20世纪汉字简化之路(下)_新浪新闻

↑图:20世纪汉字简化之路(下)_新浪新闻

简化汉字的各种预兆【经典 有趣】_汉语/对联

↑图:简化汉字的各种预兆【经典 有趣】_汉语/对联

常识普及贴:汉字简化原因_台湾_天涯论坛

↑图:常识普及贴:汉字简化原因_台湾_天涯论坛

汉字简化民国时已开始 钱玄同曾提出8种简化策

↑图:汉字简化民国时已开始 钱玄同曾提出8种简化策

汉字简化后, - 雅昌茶舍 - 雅昌艺术论坛

↑图:汉字简化后, - 雅昌茶舍 - 雅昌艺术论坛

汉字简化后,我们丢掉了什么?_夏一文_新浪博客

↑图:汉字简化后,我们丢掉了什么?_夏一文_新浪博客

一位台湾朋友说:汉字简化后,亲不见,爱无心…

↑图:一位台湾朋友说:汉字简化后,亲不见,爱无心…

汉字简化后,我们丢掉了什么?_夏一文_新浪博客

↑图:汉字简化后,我们丢掉了什么?_夏一文_新浪博客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关键词: 让汉字再简化阅读  让汉字简化  汉字再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