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大海底隧道方案即将上报国务院
精彩内容:
烟大海底隧道工程需要开门讨论
■ 观察家
对于这样一项可能对经济社会乃至环境生态产生重大影响的浩大工程而言,必须做好扎实的前期论证,倾听各方面的声音,通过充分公开讨论,谨慎、缜密、全面地评估各种可能。
8月19日,国务院公布的《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提出“下一步要加快推进渤海跨海通道工程前期工作”。短短一句表述,让沉寂多时的烟大海底隧道再次成为各方热议焦点。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披露,方案将在半个月内上报国务院,工程总造价预计不会超过3000亿元。
这样的“热”,此前已经有过多次了。去年,大连一家媒体还以“全解密”的方式,详尽披露了这一工程方方面面的内情。当时给人的印象似乎是隧道呼之欲出。
地方上的热情并非不可以理解。一道百余公里的渤海海峡,隔开了山东半岛与辽宁半岛,两地的陆路交通远在1600公里以外。尽管早在2006年烟台与大连之间即实现了铁路轮渡,跨越渤海也需6个小时。视线稍稍开阔一些,这一隧道也沟通了东北与华东两大重要经济区域。
加之这些年来国内在隧道技术上的日渐成熟,也给了有关各方以足够的底气。凡此种种,均使得很多支持者在谈及这一堪比三峡的项目时,洋溢着乐观情绪。比如,王梦恕院士就曾对媒体表示,“技术上不存在问题”,“10年收回成本”。
不消说,这些意见自有道理。但是,国务院只是确认目前要做好的是“前期工作”,对于这样一项可能对经济社会乃至环境生态产生重大影响的浩大工程而言,必须做好扎实的前期论证,倾听各方面的声音,通过充分公开讨论,谨慎、缜密、全面地评估各种可能。
比如,烟台和大连之间的客货运需求,是不是已经到了必须修建这样一条隧道的节点?在数千亿的投资与可能的收益之间,又是怎样一种换算方式?即如有专家所言,也可以评估一下,修建隧道与修建一条环渤海湾的陆地高铁项目,二者对于沿线各地的经济拉动作用究竟如何?
又如,在渤海湾沿线密布重化工产业的环境下,海底隧道如何保证自身以及海洋生态的安全?此外,还有地震、外力破坏等情形,似乎均应该有所考虑,不能简单否定。
其实,越是在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上,越是应该有充分的讨论,特别是要认真倾听不同意见。经验告诉人们,任何反对的声音都是宝贵的财富,都有可能使得项目沿着科学、理性、公开的正确轨道前进。据披露,这一规划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了。然而,遗憾的是,相应的讨论、质疑、辩驳、回应,仍十分鲜见。见诸媒体的,除了个别地方政府和专家的积极推动,“把好处说尽”的美好愿景,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既然整个工程耗资高达3000亿,堪比京沪高铁与三峡工程,则与之相关的争论也应该与两者相匹配,不能搞关门讨论。毕竟,烟大海底隧道的构想从1992年提出至今已经有不少组织向上呈报方案和研究成果,但项目一直未能在国务院正式立项。这足以说明,在重大工程的决策问题上,国家越来越慎重。
□胡印斌(媒体人)
(原标题:烟大海底隧道工程需要开门讨论)
相关图片:
↑图:横跨渤海世界最长海底隧道烟大线拟建 烟台大
↑图:烟大海底隧道 全长123公里,山东段位置分析-百
↑图:烟大海底隧道方案本月将上报国务院 - 楼盘快讯
↑图:烟大海底隧道规模堪比三峡 引发三大争议-筑龙
↑图:烟大海底隧道方案本月将上报国务院 只通动车
↑图:烟大海底隧道规模堪比三峡 引发三大争议-筑龙
↑图:横跨渤海世界最长海底隧道烟大线拟建 烟台大
↑图:烟大海底隧道计划通行动车组 最快半小时到达
↑图:烟大海底隧道_网易聚合阅读
↑图:记者揭秘规划者设想:详解烟大海底隧道方案(图
关键词: 烟大海底隧道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