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优A精美图库欢迎您!http://www.baiua.com
当前位置:旅游摄影

布苏里山庄图片

2015年1月4日 13:24:53   阅读(1142)

密苏里号战列舰巨炮射击

近两年,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到垦区,去过不少农场。每当我看到那黑得冒油的土地,一望无际的田野,让人陶醉的绿色,就会勾起难忘的往事。因为我的青春曾在这里渡过,我想念这片黑土地。四十年前,我和千千万万的中学生一样,融入上山下乡大潮,来到生产建设兵团四十七团(大西江农场),先是在一连,1969年组建战备值班分队,又到了值班一连,担任二排排长。1989年和2004年,我两次回到大西江,特别是第二次回去,看到昔日的兵团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化农场,职工已经住进了楼房,还有的建起了别墅,我为这些巨大变化感到兴奋。看到大西江,燃起了我的另一个愿望,就是想看一看我们值班分队曾经战斗过的布苏里。然而想去也不容易,距离远不说,而且那里已重新划归内蒙古管辖。

机会终于来了。2008年6月23日,我作为随员,陪同省委领导到大兴安岭地区调研,其中一个调研点就是毗邻加格达奇的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布苏里要塞”,那是当年我们值班分队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此行满足了我一直想再去看一看的愿望。那天下午,四点刚过,我们来到了“布苏里要塞”的入口,只见公路边竖立着一座欧式建筑风格的门楼,门楼上方的牌匾书写着“布苏里山庄”五个大字,陪同调研的鄂伦春自治旗领导介绍,这里已经成为国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汽车驶入大门,进入了一片次生林,道路两旁已不再是当年的蒿草塘和柳条通,而是树木森然,草地如茵,白桦、黑桦、杨树都有碗口粗,四十年光景,树木也成材了。汽车行驶到山脚下,便是第一个参观点——陈列馆、将军楼。在陈列馆,摆放着基地遗址的地形沙盘、军事基地施工时的资料和图片,墙上挂着十大元帅的画像和包括叶剑英元帅在内的解放军将领的题词,可见“布苏里要塞”当时在我国国防中的重要地位。讲解员向我们介绍,它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占地23.4平方公里,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后勤军事基地,1999年中俄关系缓和,部队撤出,交给地方。将军楼是因为叶帅两次下榻得名,这是一座两层小楼,估计有200多平方米,白墙红顶,无论是外表还是内部设施都普普通通,二楼叶帅的卧室既不宽敞,也很简陋。为了留下这难得的瞬间,我请大兴安岭地区的同志以山为背景拍照留念。最后,汽车顺着山边小路开到了一个洞库的洞口,大家下车参观。洞口已经封闭,只能听讲解员介绍情况。根据我的记忆判断,这个洞应该是我们连队亲手开凿的,洞口前石渣堆还清晰可见。参观结束,车辆驶离布苏里山庄,我依依不舍地回头张望,门楼上方的牌匾越来越模糊,脑海里,“山庄”两字已经还原成“要塞”,我忘不了四十年前的一幕一幕……

1969年的10月,我们值班一连和二连接到兵团命令,开赴大兴安岭执行国防施工任务。列车载着我们一路北上,过了加格达奇又奔驰50多公里,在一个小站下了车,这就是布苏里。车站附近地势比较开阔,往里行进,三面环山,施工就要在这里展开。沈阳军区后勤部二分部工程兵213团三营已经先期抵达,我们两个值班连队将配合他们施工。到达的当天,工程兵的同志们已为我们搭好了帐篷,每个排两顶帐篷,并到一起,中间用树枝搭起一个过道,每个帐篷地面用砖垒起地火龙,用来取暖。

那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在几公里的山脉中,要开凿出油库、武器装备库、生活资料库。当时,我们并不知道要开多少洞,这次重返布苏里,才知道有九个洞库。每个洞库都是U形,一侧进,一侧出,打成的洞库犹如大剧场。在我们施工期间,工程兵投入了四个连,加上我们一共六个连队。在这片深山密林中,我们秘密摆开了国防施工的战场。

布苏里的一年零四个月,工作和生活环境之艰苦、各种活动之紧张,超出想象。进驻初始,整个工地的各种准备还没有就绪,就投入了施工作业。我们的连队承担了06号洞掘进任务,这个洞全长500余米,两侧入口是导洞,往里是主洞,主洞宽11米,高5.5米。我所在的二排负责清渣,开凿爆破任务由一排承担。由于施工的供水设施尚未准备好,为了抢进度,我们就打干眼,凿岩机飞快旋转,石头粉末不断窜出,整个工作面粉尘弥漫,二米开外看东西就模模糊糊,虽然戴着防尘口罩,还是难以防止石头粉末往嘴里钻。尽管这样,没有一个人退缩。我记得时间不长,兵团五师的一位现役副师长到工地检查工作,发现打干眼后,毫不留情的狠批了三营领导,要求立即停工。原来,这在施工规程上属于严重违章。后来,在检查身体中,发现一排有3人得了矽肺病,违章施工让我们的战友付出了很大代价。

艰苦之中蕴含着危险。首先爆破就很危险。掘进每前进一步,要打几十个上百个炮眼,爆破前引燃导火索全部是手工操作,两个人同时点火,每当这时,操作的同志手里点火用的导火索喷着火舌,被点燃的几十条导火索冒着缕缕白烟,气氛十分紧张。记得有一次,我们二排将工作面清理干净,一排同志即开始点火,全部点燃后,大家迅速撤离,尚未出洞口,炮响了,大家拔腿就窜,炸飞的碎石有的已飞到我们前面,幸运的是没伤着人。再说清渣,由于06号洞所处的山体都是风化石,爆破以后,很多石头松动,不断从洞顶掉下来。本来5米多高的洞,有的地方塌方后有十多米,头上石块呲牙咧嘴,让人心里没底。其中一次险情我始终忘不了,想起来后怕。当时我们正在清渣,突然停电,我让大家摸黑出洞。大约十多分钟,我们又回到工作面,眼前的情景让我们吃惊:铁轨上的运渣车已被洞顶落下的石头砸的七扭八歪,旁边的石头大家围起来也搬不动。大家都说,好险啊!

那个年代,在兵团战士中,最响亮的口号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说是口号,大家做起来也确实不含糊。在当年的日记里,我清楚地记录着,1970年3月26日晚,我们经历了一场抢运陷落险石的战斗。由于天暖解冻,2号洞口支撑木全部被山上塌落的石头压倒,直径五、六十公分的落叶松被砸的七零八落,整个洞口被乱石堆堵的严严实实,要想打通洞口,危险可想而知。白天二连的一位战友已被砸伤。傍晚,全连进行晚点名。张伯成连长提出,把共青团员拉上去抢险。我扫视了一下全排同志,大家眼神里显示出求战的目光。不等连长部署完毕,我代表大家提出了要求:让二排上。这一夜,全排出动,冒着石头不断滚落的危险,硬是把石头堆搬走了。下山时,我们的队伍里,不知谁起头,响起了嘹亮的“工程兵之歌”。

生活同样充满了挑战。因1969年麦收季节连续阴雨,成熟的麦子都发了芽,蒸出的馒头像死面一样,吃起来是粘的。蔬菜单一,主要是白菜、土豆,大多是冻的,还有黄豆汤,一大锅菜没有多少油,肉也是定量的,只能吃饱,说不上吃好。偶尔买来一口猪,炊事班的同志自己动手宰杀,给大家解一回馋。取暖做饭都用烧柴,但要自己解决,这是工作之余的最大负担。到了冬季,早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二、三里地以外的山上去运烧柴木。冒着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大家腰上扎一根麻绳,踏着没脚的皑皑白雪,每人用一根铁丝套上一根伐好的木头,另一头栓个木棍,搭在肩上象拉爬犁一样往驻地拉木头。全连仅取暖就十来条地火龙,昼夜都要烧火,可见一天需要多少烧柴。尽管如此,大家依然精神饱满,拉着木头一路小跑。

布苏里的生活时间虽不算长,但这是一段特殊的经历。我们用双手和臂膀,挥洒着汗水,为共和国的安全贡献了微薄之力,我感到十分欣慰。在打通06号洞库的艰苦日夜里,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的品格,锤炼了我的意志,使我不断坚强起来。

每当我回忆这段经历,自然想起我的战友,来自上海的朱留锁、陈战、陈要武,北京的盛殿木,天津的老熊,齐齐哈尔的张新民、程启亮,鸡西的程远东、苗兴玉,我的校友李玉龙、玉炜、樊琼,还有大学生张斌荣……,现在,他们之中有的已经退休,大多数也接近退休年龄。我深深地祝福他们健康、幸福、快乐。我期待着,能有一次机会,跟我的战友们一起再回布苏里。(2009年3月31日于哈尔滨)2009年3月31日于哈尔滨

陶凯1969年于布苏里


作者简介:

陶凯 1966年从哈尔滨第三中学初中毕业,

1968年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十七团一连,后调值班一连任排长、副指导员

197212月至19757黑龙江交通学校上学,毕业后在哈尔滨港务监督局工作

90年代中期调往黑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工作,

现任黑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


布苏里山庄游记! - 雅阁车友会

↑图:布苏里山庄游记! - 雅阁车友会

布苏里军事要塞---北国第一哨_friend_新浪博客

↑图:布苏里军事要塞---北国第一哨_friend_新浪博客

布苏里山庄游记! - 雅阁车友会

↑图:布苏里山庄游记! - 雅阁车友会

布苏里山庄游记! - 雅阁车友会

↑图:布苏里山庄游记! - 雅阁车友会

布苏里山庄游记! - 雅阁车友会

↑图:布苏里山庄游记! - 雅阁车友会

布苏里山庄 - 搜搜百科

↑图:布苏里山庄 - 搜搜百科

布苏里山庄游记! - 雅阁车友会

↑图:布苏里山庄游记! - 雅阁车友会

(3)台湾车友游呼伦贝尔 恩和-鄂伦春旗 - 内蒙古

↑图:(3)台湾车友游呼伦贝尔 恩和-鄂伦春旗 - 内蒙古

呼伦贝尔景区--布苏里山庄(十一):柔情_呼伦贝

↑图:呼伦贝尔景区--布苏里山庄(十一):柔情_呼伦贝

呼伦贝尔景区--布苏里山庄(十一):柔情_呼伦贝

↑图:呼伦贝尔景区--布苏里山庄(十一):柔情_呼伦贝


关键词: 布苏里山庄  布苏里度假山庄  布苏里山庄招聘  布苏里军事要塞  布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