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昌黎葡萄沟风景区
精彩内容:
本报记者贺江
梁勇
过去,一条土路,一片片葡萄地,养育着生
活在葡萄沟的百姓,如今,土路变成了葡萄长廊、步行道、柏油路,城市的发展变化让葡萄沟的百姓过上了更加幸福的生活。 模样发生巨变
“以前村民走的是泥巴路,从葡萄沟里赶着毛驴车去集市卖葡萄,往返需两天的时间。有时遇到天气骤变,新鲜葡萄运到集市就蔫了,全家人过着捉襟见肘的日子……”这是吐鲁番市高昌区葡萄沟街道达甫散盖社区青蛙巷的109岁维吾尔族老人阿布力米提·买特热木的记忆。
阿布力米提老人说,自他记事起,就和父亲一起围着葡萄地转。一家8口人挤在一间简陋的平房里,因为缺水,洗澡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老人的二儿子玉素甫说,他儿时因为不能经常洗澡,身上有时会长虱子,母亲因此很气愤,吩咐孩子们脱下身上的衣服扔进火里,烧着的衣服发出“噼啪”的声音,那是虱子燃烧时炸开的声音。
如今的葡萄沟,已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约两公里,布依鲁克河横穿其间,居住着11000余名维吾尔族、回族、汉族居民。
葡萄沟也不再是寂静的村庄,不同肤色的人从远处而来。
葡萄沟内除了种植葡萄外,还有桃、杏、梨、石榴、无花果等花果树木点缀其间,以前居民们住的土房子也变成了安居富民房。记者发现,在葡萄沟里许多人家的外墙面都用黄褐色的泥巴“刷”了一遍,这是为什么?
吐鲁番葡萄沟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吐鲁番市高昌区葡萄沟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利江说,这是用具有地方历史特色的生土建筑形态来体现当地的民俗。
从2013年4月起,按照打造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升级版的总体部署,吐鲁番葡萄沟景区提升改造工程正式启动,投资数亿元改善了葡萄沟基础设施,完善了道路绿化、上下水供给和景观带的美化,改造后的葡萄沟焕发出更加迷人的生机和活力。
走在改造后的青蛙巷中,脚下平坦的步行道,透着丝丝凉意的绿荫,周围古色古香的民房以及时不时飘来的沙枣花香,让人有一种身临仙境的感觉。
记者看到,一些居民推掉了外面的院墙,院子里古老的杏树、梨树生机勃勃,巷子在富有现代气息的配套设施掩映下,透着神奇风韵与无尽魅力。
如今在葡萄沟已经开始实施社区化管理,并建起了文化活动室,居民可以在这里下棋、唱歌、跳舞、弹奏民族乐器;各社区都配备了垃圾箱和清洁工…… 品种逐渐增多
1958年9月23日,朱德元帅到吐鲁番视察,在葡萄沟,他指着无核白葡萄说:一定要多搞这个。
张利江说,以前,葡萄沟的葡萄种植品种单一,不成规模。现在,葡萄沟的葡萄品种除了无核白,还有马奶子、白加干、红玫瑰、美人指、淑女红、索索等近百个品种,活像一座天然的葡萄博物馆,当地,就连七八岁的小孩,都能说上十几种葡萄的名字。
吐鲁番的葡萄如此甜,无核白的糖度可达24%-25%,全是因为吐鲁番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全国最热的地方是吐鲁番、最低的地方是吐鲁番、降雨量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
在84岁的维吾尔族老人沙塔尔的记忆中,以前因为保鲜技术不好,大半的葡萄摘下不久就坏了,所以90%的葡萄都会被晒成葡萄干。他说,那时葡萄干被分成四个等级,装到毛驴车上,统一送到供销社去卖,供销社收了再卖到商店。最好的葡萄干每公斤卖3.9元,最差的葡萄干每公斤卖两元左右。商店里卖完了葡萄干才付钱给农民,有时农民等不及收钱,也会到商店置换成电风扇、洗衣机或缝纫机。
沙塔尔老人说,2004年葡萄沟景区管委会成立后,这里的发展特别快,以前家里种的葡萄销售期很长,现在政府帮忙找销路,新鲜葡萄今天摘了,明天就能送到北京去卖。
20世纪80年代中期,葡萄沟的家家户户都有了晾房,晾房和以前一样,变化的是制葡萄干的技术。以前每年7月15日左右摘葡萄,新鲜葡萄干8月末才能进入市场,现在制干时间缩短了,8月初,新鲜葡萄干就能上市销售了。更让人惊叹的是,用制干机器烘干葡萄,24个小时后就变成了葡萄干。
如今,葡萄沟不仅葡萄的品种日渐增多,连葡萄干也开发了绿色、红色、金黄色及巧克力、酸奶等十多个品种和口味,产品销往伊朗、印度、哈萨克斯坦、日本、土耳其、韩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增收意识提高
今年75岁的青蛙巷维吾尔族居民斯马依·海茹力回忆说:“20世纪80年代以前,葡萄沟只有一个接待所,因为没有建设景点,游客来了以后,只能品尝一下葡萄,乘个凉,就走了。直到1981年,真正意义上的景点葡萄沟游乐园才建成。”
如今,葡萄沟景区有青蛙巷、葡萄沟游乐园、王洛宾音乐艺术馆、达瓦孜民俗风情园、阿瓦提游乐园、绿洲葡萄园6个体验游览区。
1985年,葡萄沟景区已经有很多游客光临,当地农民也学会了做做小生意。每年6月到10月,只要交上1000元租金,农民就可以租一张桌子卖葡萄干。如今的葡萄沟,已有84个家访点(农家乐)点缀其间。
“今年旅游季,我家里已接待了好几批国内外游客,截至目前纯收入达8000多元。早些年,我们一家六口人一年的收入才有1万元左右。”提起旅游创收,斯马依十分高兴。
斯马依说,他从来没想过自家的农家饭居然成了当地的旅游品牌。“我和老伴阿加汗·吾守尔只会做新疆抓饭和农家拌面,开始还以为没人看得上,现在才明白,原来国内外游客最喜欢的就是当地特色餐饮。”他说。
斯马依的家访点只是青蛙巷普通经营户之一,他2014年5月才开始经营家访点,最多的一次同时接待过140名游客用餐,一天的毛利就达3000多元。
单一的葡萄种植并不能给葡萄沟居民带来良好的收益,据张利江介绍,为了帮助葡萄沟的居民发展经济,政府采取帮助他们贷款、提供培训等多项措施。居民们也在积极创建旅游家访点,开设刺绣制作点,发展多元化庭院经济,实现多渠道增收。
目前,葡萄沟总人口中的一半都在种植葡萄之余从事与旅游相关的工作。据统计,截至2014年年末,葡萄沟街道居民人均收入达1.1万元,同比增长30%;景区旅游门票收入1740万元,同比增长59.9%;接待游客人数达33.2万人,同比增长49.89%。 更加憧憬未来
“我们已经到了国家5A级景区葡萄沟,这么好的地方,大家何不拍张照把葡萄沟的美景带回去?”吐鲁番旅游最火爆的季节,当地金牌导游穆斯塔霸正带着一批内地游客游览葡萄沟景区。
在穆斯塔霸看来,葡萄沟景区主要拥有两大特色,一个是葡萄文化丰富的葡萄品种都在此生产经营。另外一个是民俗文化十分吸引人。在葡萄沟,居住着上万名维吾尔族群众,他们围绕旅游市场,展示维吾尔族民俗风情、文化以及葡萄沟的农耕文化,为游客的游览增添了很多精彩内容。
正如吐鲁番市旅游局局长陈书国所说,吐鲁番旅游从来不缺文化,20世纪80年代吐鲁番旅游产业刚兴起时,吸引外国游客的就是这里的浓郁文化。如何让游客有深度体验游?如何开发更多景区与产品实现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让远方的客人留下来,慢慢游览吐鲁番,细细地品味吐鲁番,正是吐鲁番旅游努力的方向。
今年,借新疆通行高铁之机,吐鲁番及时推出“动车旅游套餐”,在优化游客出行条件的同时,精心打造出葡萄节、杏花节、采摘节等一系列的专题旅游项目,把吐鲁番的葡萄、古堡、沙漠等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全面推向“动车时代”,吐鲁番旅游业发展也实现了开门红。
统计显示,今年前5个月,吐鲁番共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同比增长27%;各景区接待游客82万余人次,同比增长32.8%。
葡萄沟的优势在旅游,潜力在旅游,当地种植葡萄农民的希望也在旅游。着力打造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升级版”、“动车时代”、“速来慢游”新模式、互联网营销新时代……这一切不仅让葡萄沟居民增收致富,也让他们对未来有了更多美好的憧憬。
吐鲁番葡萄沟内改造前的民居。
(资料图片)
吐鲁番葡萄沟内改造后的民居。
(资料图片)吐鲁番葡萄沟景区大门改造后。(资料图片)
本版图片均由吐鲁番市委宣传部提供
相关图片:
↑图:魅力青海丝路】乌鲁木齐、.吐鲁番、葡萄沟、
↑图:以文化为脉络,以民生为根本,推动景区提升--新
↑图:南京到乌鲁木齐、天山天池、吐鲁番葡萄沟、神
↑图:下列著名景点与其所在省区的连线不正确的是(
↑图:下列著名景点与其所在省区的连线不正确的是(
↑图:昌黎葡萄沟旅游网[北方的吐鲁番-秦皇岛昌黎葡
↑图:以文化为脉络,以民生为根本,推动景区提升--新
↑图:以文化为脉络,以民生为根本,推动景区提升--新
↑图:以文化为脉络,以民生为根本,推动景区提升--新
↑图:以文化为脉络,以民生为根本,推动景区提升--新